2010-2011 "抱抱綠" 系訊第二期


《抱抱綠》系訊第二期

---- 過去活動 ---- 環訊 ---- 活動預告 ----


過去活動

 

ENS 開學飯

本學年的 ENS (暨 O Camp 黑騎士大組) 開學飯在9月9日 星期四於新亞書院的飯堂舉行。

 

迎新晚會

今年度的 O-Night 於9月20日星期一在蒙民偉工程學大樓舉行,並以 "校服" 作為是次活動的主題。

當晚有眾多 Year 1 的同學出席,他們大多是以 ENS 為 Potential Major,再加上 Year 2 與 Year 3 的同學,是次 O-Night 讓各位系內同學 (或迎新營內屬不同細組甚至沒有參加的同學) 互相認識。

活動的氣氛熱烈,眾人除了能享用系莊準備的小食外,亦積極投入參予各項遊戲。此外,系莊會長 Nelson 又向各位 Year 1 同學介紹了 ENS 的系莊及各莊員,並推廣其後幾個月的活動。最後 Edmond 自彈自唱作表演項目,獲得全場的掌聲。

是次活動參加人數理想,大家亦喜歡校服的主題,不斷跟朋友拍照。可惜本計劃於晚會後去食宵的計劃,因颱風臨近而要取消。

 

中秋燒烤

今年的中秋燒烤於9月27日星期一在逸夫書院燒烤場舉行,目的是在佳節讓系內同學聚首一堂,增強同學之間的凝聚力。

當晚出席的同學為數不少,除了燒烤外,系莊亦準備了各款月餅給各位享用。其後的搓湯丸遊戲環節,大家玩得非常投入,製作了不少別出心裁的湯圓,經過烹調後,眾人都吃得津津有味。

 

校內環保推廣

今年的 ENS 校內環保推廣於10月4日至6日,一連三日在大學文化廣場舉行。

今年的主題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(Site of Special Scientific Interest, SSSI),為了推廣 SSSI 及其他環保資訊,我們以展板展出相關的資料與圖片,又準備了一些小遊戲。我們亦發起環保承諾行動,鼓勵來訪我們攤位的人士,以簽名的形式,承諾儘量參與環保及改善生活習慣以減少對環境破壞,得到很多學生及教職員的支持。

另一方面,我們又舉行盆栽和書籤義賣,反應非常良好,多盆精美的盆栽如仙人掌、含蓄草等,就算數度添置亦很快就售光。我們把所以盈餘都作捐款交予環保機構。

 

中大開放日

中大開放日於10月9日星期六舉行,當天有很多 ENS 莊員、非莊員以及 Year 1 Potential Major 的同學幫忙。大家的工作包括在攤位宣傳 ENS 及 Life Sciences 的課程,解答別人關於 ENS 的前景、收生情況等的查詢,以及帶領訪客參觀實驗室,介紹實驗室的儀器、實驗計劃等。

 

ENS 球類比賽

ENS 球類比賽於11月23日星期二黃昏在大學體育館舉行。今年的比賽項目為羽毛球,參賽者經過抽籤後以淘汰賽形式比賽,設冠、亞、季三獎。

由於難覓場地檔期,故是次活動的時間不能遷就所有人的課堂時間,出席人數稍欠理想,然而參賽者在比賽中的投入程度並沒有因此而減低。比賽後眾人移師至崇基何草空地,享用莊員準備的糖水。

 

ENS 大旅行

今年的 ENS 冬營順利完成了,我們於12月27日至28日,在梅窩 book 了2層連天台的度假屋玩了兩日一夜。第一天下午我們租了單車四處遊玩,並上山觀賞瀑布,親親大自然。之後我們到天台燒烤,食物種類繁多,十分美味,令人垂涎三尺。吃飽之後我們準備了一次夜行遊戲,讓大家四山探索解謎,驚險刺激。最後玩了不少房 game,大家非常盡興。
 

 

環訊

港人「眼闊肚窄」 工商廚餘激增1.6倍

(明報) 2010年7月31日

【明報專訊】港人每年製造不少廚餘,過去8年的家居廚餘輕微減少16.7%,但工商業廚餘卻激增1.6倍,由2002年的373公噸增至去年的964公噸(見表),但將於2013/14年啟用的廚餘回收 中心,每年卻只可處理200公噸,有飲食業人士反映食客「眼闊肚窄」依舊,與環保團體呼籲政府牽頭鼓勵廚餘回收,並增強公眾教育。

環保署環境保護主任陳慧聰表示,政府的廚餘中心會分兩階段於2013年起啟用,屆時每個中心每年可處理200公噸廚餘,對於處理數量仍遠較港人每年製造的廚餘多,他指不是所有廚餘能回收,最重要為業界自行回收的誘因。

擁有14間分店的銀龍茶餐廳,採購部負責人劉榮民表示,茶餐廳的廚餘不太多,每天不足一大個垃圾桶,但他指茶餐廳文化是「抵食夾大件」,要求少飯的 客人不足1%,客人最常吃剩飯和肉食。他說,雖然餐廳將飯碗由4吋半縮至3吋半,客人要求下才免費添飯,希望減少浪費,但卻換來客人投訴,「客人嫌唔夠 飯,我們再給他一碗或半碗,到頭來碗飯一樣無食過」,他認為政府應對公眾教育,減少浪費食物。

劉榮民指出,現時垃圾車每日到每間分店收垃圾2至3次,每間分店每月所需費用3000元至4000元,他歡迎回收廚餘,但認為「免費收集」才能吸引業界,又說職員要將垃圾分類不太難,就如現時職員會為女工將鐵罐、膠樽、紙皮分類。

綠領行動舉行多場講座供飲食界認識廚餘回收,該團體總幹事何漢威表示,港人外出用餐次數有增無減,工商業界的廚餘激增問題需急切解決,呼籲政府帶頭鼓勵業界參與。

 

全球多地恐受極端大旱威脅

(明報) 2010年10月20日

美國 研究顯示,全球變暖將於30年內令全球多處面臨乾旱威脅,甚至發生現代罕見乃至從未遇到過的極端旱災。

美國全國大氣研究中心利用22個電腦模型、此前公開發表過的相關研究及乾旱指數,進行了模擬分析。

結果顯示,整體而言,全球陸地將變得更乾燥。個別地區將出現以下情況:

●拉美許多地區、地中海沿岸、西亞以及東南亞地區,將在30年內面臨「顯著」乾旱威脅;

●西半球大部分地區以及歐亞大陸許多地區、非洲 、澳洲 ,可能在本世紀面臨「極端乾旱」威脅;

●北歐、俄羅斯 、加拿大 、美國阿拉斯加州以及南半球部分地區,本世紀將變得更加濕潤。

這項研究本周將發表在《威利跨學科評論:氣候變化》網絡期刊上。

研究負責人戴愛國說,分析結果建立在當前有關溫室氣體排放的預測上,今後幾十年發生的情況,還將依賴於很多其他因素,如未來實際的溫室氣體排放、厄爾尼諾等自然氣候現象等。

 

減碳原則應支持 落實要照顧市民

(星島) 2010年9月11日

為盡地球公民責任,減少排放溫室氣體,政府發表文件諮詢民意,提出十年內把本港的碳強度減至比○五年還要低五至六成。達標的最大關鍵,在於改用較清潔 的能源發電,當中涉及增加使用核電,以及成本上升帶來的電費問題,要市民願意接受,並且承擔得起,才能夠贏取市民的支持。

溫室氣體排放加劇地球氣候變化,預計本港愈來愈熱。到本世紀末,專家估計最壞情況是夏季每四天就有一天達到三十三度的酷熱程度,幾乎每四晚就有 三晚是最低也有二十八度的熱夜。且不說氣候變化可能帶給全球各地的災難,單為自己子孫不致生活在「火爐」中,港人都有責任為減少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排放盡 一分力。

政府發表的《香港應對氣候變化策略及行動綱領》公眾諮詢文件,提出本港的減排指標,建議到二○二○年,把香港每單位生產總值計算的溫室氣體排放量(即碳強度水平),比二○○五年降低五至六成,驟看驚人,但參照國內外的減排指標承諾,其實屬於中規中矩。

雖然去年的哥本哈根全球氣候高峰會,未能達成具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減排指標協議,中國已經主動宣布會降低二○二○年的碳強度,比二○○五年水平低 四成至四成半。中國不以總體排放量作為減排指標,改為與國民生產總值掛鈎,不希望以減排為名窒礙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,為發達國家多年累積的空氣污染代價 「埋單」。

香港是相對發達的城市,定出比國家平均略高的指標,合乎情理;如果與發達國家比較,香港野心不算太大。

在發達國家中,美國 向來是減排最大阻力,不值得以其作準。較為積極推動減排的歐盟 ,早已承諾其二○二○年的碳排放總量,要降至比一九九○年低兩成。港府諮詢文件提出的指標,二○二○年的碳排放總量介乎二千八百萬至三千四百萬公噸。若以一九九○年的三千五百三十萬公噸基準計算,樂觀減幅與歐盟看齊,保守減幅則只有百分之零點三六。

要把指標的虛數化為具體落實的措施,牽涉複雜的利益角力。

港府主要計畫透過節能減排、轉廢為能、發展綠色交通工具、改變發電燃料組合,來達到減排指標。

現時本港碳排放量佔了三分之二是來自發電,作為第二大排放源的交通佔一成八。當局發展鐵路運輸和電動車減排,勢增電力消耗,如果電源不夠清潔,只是轉變污染模式而已。

當局會逐步淘汰污染最嚴重的煤炭發電,改用較為清潔的電源。化廢為能利用垃圾沼氣 發 電,能夠提供的能源有限。至於太陽能和風力發電,中國比美國更早掌握綠色能源硬件商機,太陽能光伏皮和風電渦輪今年產量佔全球近半,令這類發電成本大為降 低,問題是「望天打卦」未能確保供電穩定,本港無論市民生活和商業活動,都難以承受經常停電的損失。天然氣比煤清潔,但價格不斷高漲。相比之下,核電清潔 穩定,價錢比天然氣便宜,但未知市民對增加使用核電方面,還有沒有多年前對安全性的疑慮。

當局預計十年後本港電力有一半靠核電,四成靠天然氣,成本比用煤高,市民難免關心會否大加電費。鐵路和電動車的發展,足以為電力公司帶來大量生 意,清潔能源政策為電力公司帶來好處,涉及的成本增加,不應全部轉嫁給消費者。政府要設法盡量壓低電費加幅,令市民能夠以合理代價達到減碳目標。


活動預告

18屆系會候選內閣諮詢大會暨全民大會將於2011年1月26日 (星期三) 晚上 18:30 在學生活動中心 (玻璃房) 舉行,請各同學蒞臨支持和投票。詳情請留意宣傳。